close
母親節午後的台南誠品舞台區,氣氛有些不一樣。有別於平常的新書發表,在舞台區的一角擺了許多金屬茶筒,是來自京都百年老店開化堂。各式精緻茶筒在展演開始前,已吸引不少人圍觀討論。在4月份知道這個展演活動就相當期待,特別是得知第六代傳人八木隆裕先生會親自前來。去年的京都旅行到八木先生的開化堂購買茶筒,閒聊之間他知道我從台南來,就曾透露今年會安排行程到台南來。
在活動開始前提早前往誠品,果然看到熟悉的八木先生身影,去年在京都開化堂、今年在台南誠品相見,感覺蠻特別的。我拿出買了一年多的茶筒,八木先生說顏色變得相當漂亮,還特地幫我的茶筒擦拭,並用砂紙稍事研磨,雖然是已經售出的商品,但依然當成自己的東西般來愛護,因為八木先生說開化堂的茶筒是可以用一輩子的東西。
難得來到台灣,不過時間卻排得相當緊湊,八木先生說下次會再來,品嚐台南小吃。行程雖然繁忙,不過並沒有忘記他的好朋友入江敦彥交待的事,陪同八木先生找到入江敦彥第一本中文版「秘密的京都」這本書,並拍下這本書在台灣書店書架上的樣子。
下午三點,八木先生演講正式開始,介紹開化堂的歷史、他學習製作茶筒的緣由,以及開化堂最近的發展。八木先生英文相當流利,配合森/CASA毛小姐精確的翻譯,讓人感受到日本職人對於極致工藝美學的投入與追求。八木先生並示範茶筒製作的繁複過程,雖然之前也曾在開化堂的官網上看過,但有了他的親自示範,我更深刻了解到好的茶筒真的是做來不易,讓我更加珍惜手邊的茶筒了。也因為是純手工,每天產量不過10個,八木先生笑說這實在賺不了什麼錢。
有了年輕的八木先生創意,開化堂也逐漸走向國際,在歐洲的展覽受到很高的評價。才一年不見,開化堂觀察人們需求,開發了不少新商品,並且和京都其他業者合作,例如信三郎布包,共同呈現京都的文化,也展現老店新生的活力。
40分鐘的介紹和實演,獲得廣大迴響,也許和京都一樣,對於傳統手工美好事物總是特別喜愛,許多台南的鄉親把握機會購買,而且不用坐飛機到日本就能獲得八木先生親自在茶匙售顆字的機會。由於購買的數量實在不少,八木先生足足花了一個多小時才將商品刻完。
八木先生表示很高興大家喜歡開化堂的商品,我們也相約下次有機會在京都開化堂再次相見。
會場佈置情形。
開化堂第六代傳人八木隆裕先生與翻譯的毛小姐。
八木先生示範茶筒彎折後的處理。
暫時固定茶筒接合處的工具。
八木先生說他的父親放手讓他做,不過在遠處如果聽到敲擊茶筒的聲音不對勁,還是會提醒他。聽音辨識,果然是功力更高的職人。
修邊敲擊力道拿捏很重要。
也要靠經驗來仔細檢查。
信三郎布包加開化堂茶筒,真是夢幻組合。
信三郎布包。
開化堂也逐漸進入歐洲市場。
八木先生現場在茶匙上刻字。
製作器具與半成品。
延伸閱讀:開化堂茶筒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