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從2007年初敗入單眼錢坑以來,已經整整進入第三年。

三年似乎並不算太長的時間,卻也陸續換過好幾台單眼相機,不過因為預算的考量,大多在入門機種打轉。漸漸的,覺得入門機的功能已不敷實用,於是動起換機的念頭。
去年第四季,Nikon和Canon 陸續推出APS-C的機皇D300s和7D,一度是考慮的目標,但有如將一台重型機車拿在手上的價格實在不是領微薄薪水能負擔的,而且兩者機身都很重,裝上電池記憶卡後光機身就已經差不多1公斤,並不適合自助旅行攜帶,因此打念頭。

自己的需求也相當清楚,除了要有兩好的照像品質和基本的3吋LCD螢幕,還希望有搭載電子水平儀,機身質感要好,目標因此轉移到另一台頗獲好評的中階旗艦機,Pentax K-7。

Pentax也是日本歷史悠久的光學廠商,在底片機時代即曾生產過不少名機。數位化後雖然我認為小DC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在DSLR領域卻屢有話題,例如2003年發表世界最小最輕量單眼*ist D、2007年囊括EISA, TIPA, Grand Prix三項殊榮的K10D,都有不錯評價。可惜在台灣因為在購物台銷售人員無比誇大、綜藝化的販賣手法,雖達到廣告和製造話題的效果,但我想也影響到品牌形象。所以要買Pentax也是有些掙扎。

不過回頭來看K-7卻可以感受到是日本Pentax搶佔DSLR市佔率的用心力作。沒有花俏的功能和外觀,將產品設計回歸到攝影的本質。

機身

凝縮的機身包覆的是鋁鎂合金的骨架,和K20D比起來足足小了一號。
如果說K20D是有點虛胖的身軀,K-7就是結實多了,肌肉發達、線條分明。
鋁鎂合金的機身-尤其在冬天-握起來似乎多了些冰涼感,質感和純塑膠的機身真的有很大的差別,這也是我沒有考慮約在同期發表的Sony A550之原因。
K-7重量只有670公克,讓相對較小的機身很有扎實感。手把中指部分考量人體工學,特別設計將凹陷幅度擴大,不過長度略短,小指會有即將懸空的感覺,應該是為了縮小機身下的考量。

畢竟是定位為P家的旗艦機種,機身同時加了防滴、防塵的設計,而且可應付零下10度的氣溫,屬耐候型的機身。

和先前的機種一樣,機身搭載防手震功能,可以省下購買防手震鏡頭的錢。根據官方數據,有2~4級的效果。不過K-7防手震並沒有在機身上設獨立按鈕,必須進入選單,還好並不難設定。


景觀窗

K-7最大賣點之一就是約100%視野率的光學景觀窗。
根據日本相機雜誌表示,要做到光學景觀窗100%的視野率許多設定都要費工的精細微調,不但費時,也增加成本,這也是目前僅有高價機種才搭載100%視野率景觀窗的原因。100%的視野率有多好用?拍照時就不用擔心拍入構圖外的東西了,真正達到拍你所見。

快門

反光鏡彈起的聲音每家都不一樣,個人覺得Nikon的最好聽。
和先前接觸過的Pentax其他機種快門音不一樣,有別於略顯粗曠的外表,K-7的快門音像是有禮的紳士,相當平順,不會尖銳,也不會太大聲,蠻接近Nikon的。
整個快門組的設計是10萬次,可應付大量拍攝的需求。

機頂LCD

中階機必備的機頂LCD,相關設定都可以在此完成。還是比較喜歡有肩膀的機種。

LCD

都這個等級了,如果沒有搭載3吋LCD外家92萬畫素螢幕就不用混了,K-7 LCD畫面也相當細緻。
一旁有獨立即時預覽的按鈕,不過LV時對焦很慢(用AF鈕對焦),並不實用。

按鈕、轉盤

當然,前後雙轉盤是必備的。


ISO、曝光補正都獨立在快門後方,刻意設計凸出形式,方便食指操作。


要拍RAW檔也有獨立按鈕,不過我似乎用不到。


看照片和刪除鈕配製在景觀窗左側,還真有點不習慣。要放大照片轉動後轉盤即可。


四方按鈕形式和前代機種相似。功能上可分別設定自拍(連拍)、色彩模式、閃光燈、白平衡。


轉盤上完全沒有場景模式,還多了少見的Sv、X。為了避免誤轉動,必須按下中間按鈕才可以。


常用的測光模式也獨立設定。

色彩模式

每一家廠商都有的功能,但Pentax以獨創的「雅(MIYABI)」,自然不做作的色調,是日本人愛好的一種顏色,也成為P家用戶喜歡的一種顏色設定。

其他

為了避免刮傷,吊環旁還有皮革保護,增加些許高級感,也看出設計的用心。


內建閃燈彈氣的力道也很和緩,不會太暴力。


電池蓋加了防滴防塵設計。
根據官方測試,電池充飽電可拍攝980張,算是水準以上的表現。

鏡頭

對於Pentax鏡頭群完全不熟,鏡頭上綠色的框線對我來說倒是很新奇。
連同搭配的kit鏡也是防滴防塵設計,讓質感提升了不少。
但在南部P家用戶較少,連販賣P/K接環鏡頭的店家也不多,
二手市場流通的數量相對於C,N 也少了很多很多,
鏡頭或許會成為日後K-7留在手中時間長短的決定性因素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ska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